美秀集團與《釧兒》的〈紙花〉盛開於陰陽之間/ Amazing Show and the Taiwanese Spirit of Reed Unbroken Between Two Worlds
- Dylan Tang

- 11 minutes ago
- 3 min read

十年前,音樂劇《釧兒》以歌仔戲為骨架,訴說一段跨越生死的人鬼之戀;十年後,美秀集團以〈紙花〉唱出這段情感的新篇章。
「因為十週年,希望有更多觀眾知道這部戲。透過跨界合作,找哪個團最有臺灣味?得知美秀去年有看過《勸世三姊妹》,所以力邀他們。」《釧兒》女主角張芳瑜笑說。她稱這次聯名像是一段命運的安排;同樣的土地氣味,同樣相信愛與記憶不會消失的創作者們,終於在這首歌裡相遇。
樂團的靈感與信仰
談起與《釧兒》的淵源,美秀集團早在合作前就已成為戲迷。鼓手鍾錡笑著說:「四個人看了五次,因為其中有一個人二刷!」主唱兼吉他手狗柏接著補一句:「我就是那個二刷的,那時候哭到斷片。」
對他們而言,這不是偶像劇式的浪漫,而是帶著靈魂重量的情感體驗。貝斯手婷文回憶:「收到邀約時非常興奮!有種我追到星的感覺。」這場合作,讓他們從觀眾變成創作者,角色翻轉之間,卻更能體會《釧兒》的精神:跨越邊界去理解人心。
創作靈感也從觀劇經驗延伸出來。鍵盤手冠佑說:「看完人鬼戀有自己的想法,所以丟進這首歌裡面。人鬼可以殊途但不可以同歸(笑)。」他進一步解釋,「紙花」象徵著一種穿越「紙花是指蓮花的概念,穿越過人間、地間、各個空間的媒介。」在他筆下,蓮花不再只是冥界的意象,而是連結陰陽、記憶與思念的橋梁。

在古厝裡發光的思念
〈紙花〉MV 由導演宣佑執導,拍攝地選在傳統古厝,讓故事在光影交錯之間展現情感流動。宣佑說:「第一次知道是和《釧兒》合作,就去了解劇的故事。會發光的思念、燈光的鋪成和當代舞者的詮釋,古厝承載了臺灣人很大的份量,可以跟音樂劇做最直接的連結。」
他將〈紙花〉的影像化為信仰的容器;一個能裝下愛、死亡與鄉愁的空間。拍攝前劇組還特地拜拜、請安,「當時很順利,但排舞那天有工作人員覺得不舒服,我就跟天上的阿公請祂幫忙一下。」宣佑笑說。
拍攝現場濕氣重,溫度高達 33、34 度。冠佑形容:「當完濕氣很重,整個人都黏在空氣裡。」那樣潮濕、厚重、帶點黏著的感覺,彷彿呼應《釧兒》裡人鬼交纏的情感質地。

戲曲與搖滾之間的靈魂共鳴
「《釧兒 》是在講人鬼戀,不過是歌仔戲版。所以文化本身比較落地。」舞台劇導演曾慧誠說。他談這次合作時特別強調:「生死都分不開的情感,在其他媒介上會怎麼使用?」這次讓他驚訝的是,美秀集團把民俗信仰的厚重,轉化成屬於他們這一代的浪漫。
這份浪漫不是刻意塑造,而是一種真誠的生活感。從《勸世三姊妹》的奇想,到〈紙花〉的靈性延伸,美秀集團一直擅長在信仰與搖滾之間找平衡。他們不避諱談死亡,也不神化傳統;他們用音樂將「臺客」重新定義為一種生活美學;既迷信又清醒,既幽默又誠懇。
冠佑那句「人鬼可以殊途但不可以同歸」像是全曲的精神核心,既有對宗教與宿命的敬意,也有屬於他們一代人的灑脫。

一場屬於臺灣的靈魂搖滾
《釧兒》導演曾慧誠說:「之前在做《釧兒》的時候都會留個空位,我們相信祂會一起守護著我們。」這句話,也像是對〈紙花〉這次跨界合作的註解。當劇場與樂團相遇,當民俗信仰與當代音樂相互照映,新的火花讓「臺灣性」不再被歸類為傳統,而是一種仍在呼吸的文化能量。
女主角張芳瑜也說:「希望可以透過〈釧兒〉將這些情感傳達給觀眾,現在還在琢磨情感,之後劇情會武力全開。」
而對美秀集團來說,〈紙花〉不只是一次合作,而是一場臺灣式的靈魂搖滾:關於信仰、愛、記憶與生死。在陰陽之間,他們唱出一首會發光的思念。














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