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封面人物】李承允的易姓革命 在夜裡寫下自己的名字/ Lee Seung-Yoon’s Quiet Rebellion: Writing His Name in the Night
- Dylan Tang
- Jun 5
- 5 min read
Updated: Jun 5
李承允說,他習慣在夜晚創作與思考,那是他與自己對話的時間。這位從韓國音樂節目《Sing Again》走紅的音樂人,在成為焦點之前就已是一位創作者。他的聲音不高亢,卻能在夜裡最安靜的時候,把你拉進一個不需要言語的世界。在臺北表演的前一天,我們在市中心一處安靜的小公寓裡與他見面,那是一個午後剛好不曬也不冷的天氣,陽光斜斜照進屋裡,他笑著開門,動作既安靜又溫柔,像在迎接熟識的朋友。

他的存在不張揚,但就像專輯《YEOK SEONG》裡的每一首歌;你未必記得旋律的每個轉折,卻會記得那種不被打擾的陪伴感。
我問起他對「Wonderful Tonight」的看法時,他笑著說:「我不覺得我真的有什麼能力可以讓別人擁有『Wonderful Tonight』,但如果有我、有音樂、有聽音樂的人,那或許,我就真的稍微有那樣的能力了。」 那一刻,他的語氣平靜,眼裡帶著一種不疾不徐的安定感;彷彿不是要說服誰,而是早已與自己的答案相處良久。

夜晚與語言無聲的邊界
這張專輯對李承允來說,並不只是幾首歌曲的集合。他曾說,自己對創作的期待從來不是去預設一個結果,而是讓情緒在過程中浮現。比起高音或高潮,他更在意每一首歌裡的真實感。那可能來自一句平靜的旋律,也可能是某個聲音中未被說出的話。
從《YEOK SEONG》的名字開始,他就希望這張專輯成為某種紀錄。他沒特別說這是一封告白,但那些旋律與片段,確實像極了深夜裡的備忘錄;寫給自己,也寫給還在找尋自己的那個人。

易姓革命 為了改變哪怕只是換一個習慣
「其實也不用講得好像很大、很冠冕堂皇,而是其實在自己心裡面的一些想法,或是週遭的事想改變的時候,那就需要革命的勇氣。」他說這張專輯的火種,來自他心中一場小小的「易姓革命」。
「哪怕只是改變一個習慣,都很需要勇氣,」他笑著補充:「比如說我一直都會用右手打開門,有一天突然用左手,你會發現身體會卡住,因為大腦已經被設定成習慣。但如果那天你突然選擇用左手,其實就是一場小革命。」
「我不是說我很勇敢,而是我也在努力嘗試改變。」這張專輯就是他的嘗試,不是為了定義,也不是為了展現,而是為了找回音樂裡的直覺。
他語氣平穩但堅定地說:「這張專輯不是為了改變世界,它比較像是一個信號。如果有人真的在掙扎,或者需要一點勇氣,我希望這張專輯能點亮那個火苗。」

布拉格的空氣與首爾的節奏
李承允說,之所以選擇到布拉格錄音,是因為那裡可以「把歌做大」。他並不追求外在的文學象徵,而是希望透過與交響團的合作經驗,在聲音的製作上有所突破。這段旅程讓他對聲音的理解更深了一層。
相較之下,回到首爾錄音則像回到日常。他說,那裡的節奏比較快,也比較熟悉;而正因如此,他會更在意如何在音樂裡注入情感與柔軟的東西。他不喜歡過多的設計與編排,「我不想太早準備什麼,我喜歡在錄音現場真正發現情緒。」
類型之外 音樂是時間的容器
李承允說自己不太希望被定義為某種風格的創作歌手。他認為,「他不喜歡被定義風格,認為音樂更像是一種時間的容器,而不是某種具體流派。這是他一貫的創作態度。」
自從《Sing Again》之後,他更謹慎看待「創作歌手」這個身份。在訪問中,他提到不會特別標榜自己是什麼樣的音樂人,也不希望因為市場類別而去限制創作方向。他表示,如果觀眾願意靜下來聽他的一首慢歌,那他更希望那段時間「是有重量的」。
《YEOK SEONG》正是這樣的作品。它不是那種一聽就會哼的專輯,而是會讓人想靜下來、慢慢咀嚼的夜晚紀錄。

替別人寫歌或為自己說話
這幾年,李承允形容像是在當演員,「你要去符合別人的情境,穿上他們的語言和情緒」。 但為自己創作時,他說:「我不太想演戲,我希望說出真正的話。」
許多歌最初只是手機裡的錄音備忘,有旋律,也有模糊的哼唱。「我不喜歡那種做給人看的東西」,他提到,「就算沒人聽,我也會寫,因為那是我記得事情的方式。」
《YEOK SEONG》收錄了這些過程中的碎片。他說:「它不是一本日記,也不是自傳,但如果你也曾在夜裡想過很多事,那你可能會懂。」」

一個人的舞臺 一群人的夜晚
第一次在臺北表演時,現場的氛圍讓人印象深刻;觀眾彷彿不是在觀看一場演出,而是在共同參與一段經歷。李承允對這樣的現場反應感到珍惜,並表示感謝。這樣的氛圍,與他平時在韓國或其他城市演出時面對的觀眾節奏截然不同,也讓這場臺北的相遇,有了更深的記憶點。
他說這次演出前沒有特別練習,反而試著讓自己放鬆。採訪那天的他,看起來也的確沒有傳遞出一絲緊繃感。他提到自己會在傍晚的陽臺上喝點啤酒,享受臺北的空氣,像是他習慣在夜裡獨自散步那樣,靜靜地讓城市的氣息包圍他。
「我想讓自己回到一種自然的狀態。音樂不是表演,是分享。」
我問他:「這次結束後,你有覺得自己更接近 Wonderful Tonight 的能力了嗎?」

他想了一下說:「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,但如果今晚有人因為聽到我的音樂而覺得,『啊,今天過得還不錯』那就足夠了。」
李承允的音樂不被風格所侷限,也不以華麗包裝作為目標。他的聲音經常低語,但那份內斂中有種堅定的存在感。這讓人聯想到近年亞洲創作者對「孤獨」的重新詮釋:它不再只是疏離的徵狀,而是創作的背景色,是選擇在安全距離中釋放真實的方式。
在語言與旋律之間,他更傾向用旋律傳遞情緒。他在採訪中提到,創作對他而言是一種記錄、是一種陪伴,也是一種讓人知道「我還在」的方式。
那時,天色將暗未暗,窗外有風,陽光已經退進街道轉角,而他低頭微笑,像是又在聽什麼還沒寫下來的旋律。
EDITOR-IN-CHIEF/ @dylan_sy_tang
PHOTOGRAPHER/ @lu.ziheng
STYLIST/ @l85149
MUA/ Kim hyunkyun
HAIR/ Kim soochul
VIDEOGRAPHER/ @shyangru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