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她不只是攝影機後的女人:《她眼中的世界》還原黎米勒戰火之中的凝視/ Lee Miller's Truth: The War, the Wounds, and the Woman Behind the Lens

Updated: 2 days ago

當世界沉浸在勝利的煙火中,她站在希特勒浴缸前按下快門。這不是一張「嘲諷照片」,而是黎米勒(Lee Miller)最深邃的凝視。《她眼中的世界》(Lee)並不是一部英雄電影,也不只是女性人物的復權故事。它是戰火下,對真相最赤裸的堅持。

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
從被拍攝者到凝視者的轉變


曾為《Vogue》模特兒的黎米勒,從「被觀看的身體」轉向「觀看者的視角」,不只踏上前線,更主動以影像介入歷史。電影由凱特·溫絲蕾(Kate Winslet)主演與製作,聚焦黎米勒於1939年至1945年間,以戰地攝影師身份穿越倫敦空襲、巴黎解放、布痕瓦爾德與達豪集中營解放現場的歷程。


而電影中最為人矚目的場景,莫過於她坐在希特勒寓所浴缸裡的那張照片。這不是挑釁,而是一場視覺反攻。黎米勒用自己的身體入畫,把勝利與真相的重量壓在一張照片上。她不是在記錄歷史,而是在奪回一個女人對歷史的說話權。

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
女性影像者與身體意志的抗爭


這部由《王牌冤家》攝影師艾倫·庫羅絲(Ellen Kuras)執導的電影,聚焦她成為戰地攝影師的轉捩點。不同於傳統傳記式敘事,電影聚焦於她從時尚攝影轉向戰地影像的實踐意圖,將女性作為攝影者的身體與意志置於歷史洪流之中。


凱特·溫絲蕾為電影投注心力,不僅自掏腰包資助製作,更在椎間盤受傷期間堅持拍攝,並親自學習使用與黎米勒相同的祿萊(Rolleiflex)相機,只為以最貼近原貌的方式還原影像現場。這份投入不只是真實重現,更是一場對影像誠實的倫理實踐。

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
影像的倫理與攝影的權力


對當時的女性而言,戰地攝影的挑戰不只是體力與安全,更牽涉到話語權的競逐。電影中呈現黎米勒在男性主導的新聞圈中如何以專業站穩腳步,也處處揭示攝影作為凝視與權力結構的複雜關係。她不只要決定何時按下快門,更要思考該不該按下。


而那張浴缸照,也正是這層倫理與歷史的交匯點;她踩入敵人私領域,以自己作為符碼,將侵略與毀滅的痕跡映照於潔白磁磚間。這張照片成為控訴,也是紀錄,是攝影史上最具歷史重量的女性凝視之一。

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
戰地影像與倫理界線的當代延伸


當代戰場上,仍有無數女性攝影師站在廢墟邊緣拍下那些本可能被遺忘的畫面。《她眼中的世界》讓我們明白,攝影不是冷眼旁觀,而是一種站位;你站在哪裡,你的鏡頭就指向誰。黎米勒當年站在慕尼黑的那個浴缸邊,如今的女性影像者站在烏克蘭、加薩走廊、蘇丹。她們的相機,是武器,也是證詞。


這部電影不是為了英雄塑像,而是為了回到歷史真實,回到那個攝影師與世界對峙的位置。

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
記憶如何被保存與被遺忘


黎米勒的歷史長年被忽略。直到過世後,她的兒子安東尼·彭羅斯(Antony Penrose)在倉庫發現六萬多張底片與日記,這些照片才得以重見天日。而電影的誕生,也源自凱特·溫絲蕾在2015年拍賣中買下一張黎米勒的舊桌,進而認識這段被塵封的故事。她說:「這故事如果我不說,就永遠不會有人說。」


今天的我們或許不再需要親上火線,但這部電影提醒我們:「當世界選擇遺忘,拍照的那個人,必須記得。」

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《她眼中的世界》劇照 ©️采昌國際多媒體

Comments


© 2016 by TAIKER MAGAZINE

  • Facebook - Black Circle
  • Twitter - Black Circle
  • Instagram - Black Circl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