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在禁聲時代裡,從電影看見未竟的正義/ Visions of Silence: White Terror Through Taiwanese Cinema
當歷史被封鎖於監獄、照片與城市邊緣,影像再次發聲,記憶開始回流。5 月 19 日是「白色恐怖記憶日」。這不是為過去哀悼的紀念,而是一場面對真相的行動。當我們說出歷史,並非為了重複傷痛,而是為了辨識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。在臺灣的影像敘事中,越來越多作品以各種形式召喚出這段被壓抑數十年的禁語時代;我們稱它為「臺灣白色恐怖統治時期」。
Dylan Tang
May 194 min read


我們曾以為自由不會消失:從《1984》《惡魔教室》《V怪客》看那些還沒被記住的警示/ We Thought Freedom Would Never Leave Us: Lessons from 1984, The Wave and V for Vendetta
當行為被正當化、對錯成為言論中的主流共識,從電影、文學、公民社會到網路聲音,我們越需要重申記憶、抗議與警示的文化價值。猶太作家 Elie Wiesel 在 1986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曾說:「遺忘死者,無異於將他們再殺一次。」我們曾以為自由是當然的,但實際上,自由是需要一次次被選擇的。 第一次,是我們願意記得。 第二次,是我們願意說出來。 第三次,是我們願意不容易被改變。
Dylan Tang
Apr 213 min read


去趟義大利印花設計商展 討論臺灣設計師的下一步/ How COMOCREA reflects Taiwan’s design industry?
若真要將臺灣時尚產業的發展與其他國家拿來比較,相信許多人內心深處都會有種「我們沒有輸」的感覺。不論是服裝設計、織品設計、代工能力,或者印花設計;每個細分出來的區塊都是各領域的佼佼者。為什麼能那麼斬釘截鐵的說呢?原因是我在國外繞了一圈後再回臺灣之後的感想。 以印花設計.......
Dylan Tang
Nov 23, 20225 min read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