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nel 時裝還撐得住嗎?利潤大跌後悄悄轉向/ Chanel Opens 48 Stores Amid Profit Drop – With Fashion Off the Front Line
- Dylan Tang
- 11 hours ago
- 2 min read
2023 年,Chanel 全球營收下滑 4.3%,營業利益縮減近三成,主要受到中國與美國市場消費疲軟影響。全球首席財務長 Philippe Blondiaux 雖指出中國與香港市場出現「初步穩定跡象」,但也坦言:「現在還難以斷言是否已經回溫。」
這場衰退對品牌帶來壓力,也逼迫 Chanel 在全球精品市場進入低潮之際,思考要如何撐住核心、重新配置資源。

Chanel 選擇用開新店撐住節奏
品牌在隔年選擇逆勢操作。Chanel 宣布於 2024 年新增 48 間門市據點,其中僅有 6 間專注於時裝系列,其餘多數為香水、美妝與配件類別的通路。這項布局本身就說明了一切:時裝系列不是 Chanel 當下想押注的主力。
同時,品牌仍維持 18 億美元年度資本支出規模,並額外投入 6 億美元進行供應鏈整合,包括收購法國絲綢供應商與義大利珠寶製造商股份。這是從內部製程到外部據點的全面調整,也透露出 Chanel 面對不確定時代時,選擇掌握節奏、不輕易改變路線的策略。

2025 年時裝系列仍懸而未決
而來到 2025 年,時裝部門的走向依然懸而未決。品牌已明確否認新任創意總監 Matthieu Blazy 將推出男裝系列的傳聞,截至目前,他也尚未發表任何 Chanel 女裝系列。這讓時裝主線在品牌體系中,暫時處於觀望與重新定位的停頓期。
Chanel 選擇不躁進、不降價、不追求快速回應,而是以擴展據點與強化生產掌控的方式,穩住品牌步調。但這樣的「穩」,並不代表沒有壓力。

Chanel 的沉默更顯緊繃
值得注意的是,Blazy 的上任不是孤例,而是精品設計總監大洗牌潮的一環。Gucci、Dior、Balenciaga、Valentino 等品牌皆在過去一年更換創意主腦,產業正以風格重組來對抗銷售疲態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Chanel 顯得特別安靜,但這種沉默之下其實充滿張力。相較 Hermès 去年在全球各區皆有雙位數成長、LVMH 仍靠美歐市場守住 1% 的營收增幅,Chanel 的下滑顯得格外突出。即使擁有深厚品牌資產與財務實力,利潤縮水、時裝後撤、創意總監尚未交卷,都讓這場「看似穩住的佈局」顯得更加焦灼。
原本業界寄望 2025 年美國市場能扭轉精品市場的低迷局勢,但貿易關稅的不確定性削弱了這層期待。顧問公司 Bain & Company 最新預測,精品市場今年可能出現 2% 至 5% 的整體下滑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Chanel 所做的,不是穩操勝券,而是一場帶著壓力與全球賽跑的開始。